2023-06-23
张虎彪

一、个人简介:

2008年7月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专业,社会学博士,2017年河海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出站。

河海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社会学、社会工作、公共管理专业硕士生导师;中级社工师、江苏省社会工作专家库专家;中国社会学会环境社会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社会学会工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社会学会理事。

主要从事社区治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环境社会学等领域的研究。

讲授“社会学理论”“社会学概论”“职业生涯规划与实践”等课程。

二、主要出版物:

1.《比较—历史社会学中多元现代性理论的困境》(译文),载《社会理论》第3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跨文化的风险感知》(译著)(奥尔特温•雷恩等著,与赵延东研究员合译,第二译者),北京出版社,2007。

3.《风险的社会建构——风险社会理论的认识论研究》,《兰州学刊》,2008(3)。

4.《风险社会与生态现代化理论对环境危机的回应》,《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1)。

5.《环境维权的合法性困境及其超越》,《兰州学刊》,2010(9)。

6.《走向环境可持续的东亚地区——第三届东亚国际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综述》(第一作者),《河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

7.《社会建构视野下的环境问题》,《安徽农业科学》2012(9)。

8.《转型期环境议题的社会建构》,《绿叶》2013(3)。

9.《环保NGO的政治机会空间的营造》,《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4)(人大复印资料2014年《社会学》第4期全文转载)。

10.《关于我国居民消费碳排放影响的研究综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11. Sociological analysis of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and environmental action disjointed(第一作者),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sources   explotation2014年6月,EI检索。

12.《民间环保合法性的建构何以可能》,《兰州学刊》2014(7)。

13.《多样性与环境社会学的学科视野——第四届东亚国际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述评与解读》(第一作者),《理论月刊》2014(8)。

14.《为何不能与何以可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难以实施的结与解》(第三作者),《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15.《共生论视域下中西方环保道路的思考》,《绿叶》2014(12)。

16.《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社会评价指南》,中国计划出版社2014版,参与编写。

17.《水库移民城镇化安置与社会管理创新》,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版,主要参与者。

18.《个人环境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CGSS2010的调查数据》(第二作者),《四川环境》2015(6)。

19.《城市居民购买低碳产品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江苏省南京市为例》(第二作者),《四川环境》2016(5)。

20.《城镇化背景下村民环境抗争何以失效——以H村机场噪音环境抗争为例》(第二作者),《四川环境》2020(6)。

21.《南京市老旧小区物业管理融入社区治理的对策建议》,南京智库成果专报2021年第9期。

22.《完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体制机制》,《南京日报》(理论版)2021.7.14。

23.《从个体理性到制度理性:地方人大环境监督制度创新研究》,《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1)。

24.《农村居民行政依赖与行为规避——生活垃圾治理为什么困难?》(第二作者),《环境保护科学》2022(2)。

25.《国内垃圾分类治理研究现状、热点主题及发展趋势——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第二作者),《环境保护科学》2024(1)。

26.《重大工程社会稳定风险分析和评估咨询专业指南》(中国工程咨询专业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4年版,参编。

三、主要研究课题:

1. 国家社科基金“低碳社会构建中城市居民生活模式转型研究”(2010-2013,主持)。

2. 河海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机制的社会学研究”(2009-2010,主持)。

3. 河海大学人文社科基金“日常生活视野下的气候变化与环境公平”(2009-2010,主持)。

4. 河海大学引进人才科研启动课题“风险社会视野下地方政府环境治理模式的转型”(2009-2010,主持)。


返回
友情链接

官方微信

电话:18012987778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佛城西路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