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07
中国社会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新时代的工业社会学”分论坛成功举办

 

2018717日,中国社会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之工业社会学论坛在南京大学仙林校区隆重举行。在中国社会学会工业社会学专委会理事长、本论坛坛主、河海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兼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施国庆教授的主持下,分论坛在8点30分准时开始。论坛以“新时代的工业社会学”为主题,来自河海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广州大学、东北财经大学、黑龙江科技大学等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师生齐聚一堂,围绕新时代及全球化背景下工业社会学和工程社会学相关议题展开了热烈研讨。本次分论坛共有近50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会,收到论文39篇。

开幕式由中国社会学会工业社会学专委会理事长施国庆教授主持,第二届工业社会学专委会副理事长、本论坛坛主、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尹海洁教授致辞。

尹海洁教授对工业社会学在近代工业社会的发展演变进行了简要概述,介绍了工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近年来的工作,并指出,在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步入关键阶段,劳工、企业组织关系、工程建设中的公众参与、利益共享等问题更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亟需从学理上加以解释、研究和提出对策,工业社会学领域的相关研究对于回应社会转型中诸多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鲜明的现实意义,工业社会学在发展过程中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

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院长、教育部****田毅鹏教授做了论坛主旨发言“地域衰退的发生及治理之道”,以对东北工业基地的实地调研为例,探讨了“地域衰退”概念的内涵,东北在新时代产业转移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与发生的变迁,提出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心—边缘”转换的特征,并提出应该注重观察视角差异所产生的认识偏差。

主旨发言后的论坛分单元报告共分两个单元,每个单元7位发言人。

第一个单元主要围绕“新时代工业社会学发展变迁”展开讨论。7位发言人中5位做了实证案例研究,2位进行了理论讨论。

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冯曦阳和徐凌副教授的“生态型责任政府:大都市雾霾治理的新视角”,通过横向分析与纵向分析相结合,总结了已有经验,通过五国雾霾治理已有经验的归纳性总结,进一步提出生态型责任政府治理框架,为工业社会发展过程中环境问题提供了理论性经验。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毛国一和施国庆教授作了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外投资企业隐形人工成本研究——以东南亚地区制造业为例》报告,分析了东南亚制造业投资企业的隐形人工资本的概念、组成、产生原因,并提出对应的管理策略。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陶林副教授在题为《新时代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的困境和突围》报告中提出,论述了十九大以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研究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具有紧迫性、现实性和必要性,并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道德经营论、治理理论讨论了我国国有企业的现状与社会责任困境成因,根据对于已有经验的归纳和现实社会发展反方向的预判提出了一系列应对困境的策略。

东北财经大学社会学系徐祥运教授作了题为《公众科学素养对公众参与工程建设决策的影响研究》报告,分析了公众科学素养和工作参与工程决策的内涵及现状,以及影响公众参与工程决策的主要因素、公众科学素养如何影响工程决策以及公众、专家和政府的角色定位。最后,提出从教育改革、科普事业、公众参与机制、工程与社会协调发展四个方面进行改善的建议。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方博士在《距离影响核感知风险吗?——基于三地核电站周边居民的实证研究》报告中,基于深圳、惠州、连云港三地52位不同职业居民访谈,运用定量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公众的风险感知与其离核电站的居住距离无显著关联;市区居民的和风险感知高于村镇居民;除核风险感知外,风险沟通问题应得到关注。

尹海洁教授作了题为《当代中国工人阶级社会构成》的报告。通过对cgss2015调查数据的分析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内部分化呈现多样性,经济收入受到年龄、性别、单位类型、户籍类型和教育程度的影响,工人阶级大多无入党机会,阶层在社会发展流动中的作用,以及阶层与生俱来的不平等性,据此提出了国家对工人阶级地位改善应当采取的对策。

厦门城市职业学院潘峰副教授在《高职“农二代”的文化资本与社会流动——来自厦门高职毕业生的案例考察》的报告中指出,高职农二代融入城市愿望强烈但面临数种现实困境;农二代的乡土韧性和城市奋斗精神出现融合;乡土思维的朋友圈交际固化了农二代的社交范围,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新一代流动人口所面临的融入困境与发展局限,已有的格局那一打破,发展受到重重考验。

第二单元中,来自5所院校的7位发言人围绕工程合作、工程创新、工程越轨行为、工程社会学范式、公共参与的制度安排等理论命题与现实问题,分享了其研究成果。

哈尔滨工业大学谢咏梅教授作了题为《工程共同体何以成为工程社会学的核心概念》的研究报告,分析了工程社会学和工程共同体研究的现状和既有的困境,并对行动者网络与工程共同体的概念进行了科技哲学视角下的深入解释,最后提出应当回到工程伦理维度的开显。

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哈尔滨工业大学侯博文博士研究生作了题为《当代中国工人阶级职业地位活的研究》的报告,定量分析和讨论了当代中国工人阶级职业地位获得的问题。他指出,从市场交换能力看,父辈学历与社会层次对工人类职业地位获得起重要影响,制度结构(户籍、单位类型、地区差异)决定着工人阶级职业地位的获得,也就是父辈所处的社会阶层对于下一代个体发展的影响因子。

第三届理事会候任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学王大洲教授作了题为《工程范式之争的社会学分析:磁悬浮vs高速铁轨》的报告。研究通过阐述京沪高铁技术决策时面临的两种范式选择过程与最终抉择,提出了高速轮轨胜出的时代发展必然性。工程创新所需要实验空间与社会空间营造以及工程决策的合理性问题要从韦伯、哈贝马斯、拉图尔等人的理论系统分析。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刘凯俐研究生分享了其导师带领团队的研究成果:《工程演化机理新思路——“传统、创新、同化、异化”》。从两组相对概念及对应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工程演化的综合机理模型,为工程演化机理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梦研究生作了题为《土木工程中的职业伦理研究》的报告,展示了她对于土木工程中职业伦理的研究成果。其主要从三个案例为着手点,梳理了具体的土木工程活动中可能存在的职业伦理问题,并分析了全寿命周期中各个阶段的职业伦理问题、特点、预防措施。

河海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江天河博士研究生作了题为《全生命周期的工程社会学——基本脉络与问题》的报告,其阐述了导师施国庆教授关于工程社会学的主要成果,工程社会学研究需要基于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视角,阐释了不同阶段的工程社会学问题,提出了全生命周期视角的具体研究模式及其优势。

哈尔滨工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的姜瑞研究生作了题为《制度性因素对新工人群体阶层认同的影响研究》的报告,着重于政治资本与政治权力对于新工人群体所具有的双重塑造作用,在社会发展变迁过程中户籍、单位强势地位逐渐被削弱,“地区—制度”造成了阶层认同的根本区隔。

最后,本次论坛坛主、第二届工业社会学专委会理事长施国庆教授作会议总结。他对本次论坛各方的积极参与、辛勤准备表示诚挚的感谢,对工业社会学分论坛今后越办越好、工业社会学研究继续不断推进充满信心。施国庆教授首先阐述了工业社会学与工程社会学的关联与异同,提出学科协同发展,并应当考虑时空视角:包括工程、工厂、工业区、工业基地等不同空间下的研究,也包括工业或工程由提出—兴起和发展—成熟——衰败和退出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下的研究。其次,论坛研讨内容及效果来看,工业社会学/工程社会学领域的研究队伍在不断壮大,研究成果质量在稳步提高,因此也希望论坛能够制度化地固定下来,集思广益、彼此启发,既要加强理论范式研究,也需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在工业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注入人文关怀,使工程建设和工业化能够进一步增进人民福祉并促进社会进步。从学科的未来发展方向出发,他指出,工业社会学应当成为中国社会学研究的特色名片,既要不断拓宽研究领域、丰富研究方法,更要提升国际化与本土化有机结合的国际视野,从中国走向世界,将工业社会学、工程社会学研究、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与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紧密联系起来,拓展发展思路、发掘优质资源,共同推动工业社会学学科和专业委员会的健康、有序、持续成长。

本论坛推荐的古安琪博士、施国庆教授合作的论文《非自愿移民社会分层及其变化——丹江口水库移民的实证研究》荣获中国社会学会2018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图片


返回
友情链接

官方微信

电话:18012987778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佛城西路8号